网站公告: 半岛真人·(中国)APP下载: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半岛真人半岛真人

咨询热线

400-123-4567

THE LATEST INFORMATION

| 资讯中心 |

军训歌AG旗舰厅曲十篇

时间:2023-07-10 17:51:11
  

  AG旗舰厅1944年,伟大的抗日战争在经过多年奋战后进入反攻阶段,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军决定在内线展开反攻:出击外线――到敌后开展局部反攻,扩大解放区。为此,中央于7月1日发出了由起草AG旗舰厅,中央政治局讨论、修改通过的《中央关于整训部队的指示》,提出“在一年内,在不妨碍战斗与生产的条件下,由各局各委作出全般计划,由军区军分区负责执行,利用一切可能间隙,轮番整训部队”,“总使一年内整个八路军、新四军都得到一次有效的大整训”。10月,中央华东局作出关于整训的指示:“整训的内容:军事方面以技术为主,战术为辅……在技术上主要是熟练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四大技术;在战术上以单人战斗动作为主,班排动作次之。”当时,罗炳辉作为新四军第二师师长,在华中新四军的整训中,以自己高超的射击技艺现身说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练兵英雄。

  当时晓河作为新四军第二师敌抗团的作曲家,经常有机会和罗炳辉师长接触,便创作了这首《罗炳辉射击手》。他不是把枯燥的射击要领之类的内容写进歌词,而是用生动活泼的群语言突出对神师长罗炳辉的宣传,让我们从中领略到抗战部队军事将领的风采英姿。此歌在淮南创作,通过油印歌本,从二师流行到一师和军部所属连队,对快速提高部队军事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一首歌词短小精悍、曲式设计巧妙、旋律富于地方特色的小型歌曲。词曲作者晓河通过对罗炳辉的近距离接触、了解,写出了既通俗又精确的描述性歌词(前半段):“高高树上一只鸟,砰的一枪把它打倒;谁是这样高妙的神,罗炳辉是射击的好榜样!打靶瞄准百发百中,射击敌人决不落空;谁是这样高妙的神,罗炳辉是射击的好榜样!”而后半部分的“爱护武器,好比生命,使用武器,好比手膀,手快眼快,准确沉着,操练认真,学习经常”,就出自罗炳辉平时射击训练中对部队提出的要求。由此可见,歌词创作完全来源于作者对主人公及其生活的认真观察与记录,因此,作品一出便受到当时官兵的一致认可。而曲式设计精妙,富于民歌特色的旋律更加使得这首歌曲得以广泛传唱,并对当时的练兵运动起到了鼓舞和推动作用。歌曲中体现出的战士们浓厚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部队训练时的状态,正是晓河亲身经历时的感受,当然形成的风格也就“非常的浓厚”和“十分的地道”。

  罗炳辉(1897―1946),原名罗德富,云南彝良县人,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罗炳辉逝世后,当时担任新四军军长的惋痛而作的《悼念罗炳辉将军》中有这样8句:戎马三十载,将军滇之雄。反袁到北伐,起义赣江红。抗日君迈进,饮马江南北。苏鲁驰劲旅,日伪告溃灭。这8句高度概括了罗炳辉将军军事生涯的历程和辉煌。罗炳辉不仅是一位指挥若定的军事将领,更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传奇神。当时,新四军缺少弹药,打仗时没有把握是从不发枪的。罗炳辉常说:“目标不清不打,瞄不准不打,打不中不打,距离远不打,无把握不打。”他还规定:步枪、机关枪至少两发子弹打倒一个敌人,手榴弹投一只至少要炸倒一个敌人。这不仅带动了全师大练兵的热潮,还带动了当地民兵的军事训练,人们传唱着“新四军,打神枪,打得鬼子心发慌;军民团结同练武呀,武艺更高强;百发又百中呀,杀敌保家乡。”这种用歌曲的形式鼓舞军民苦练杀敌本领,提高作战技能的形式,为后来晓河根据整训运动罗炳辉百发百中的射击水平和军事训练中的射击要领要求创作这首《罗炳辉射击手》打下了基础。

  抗战爆发后,活跃在抗战战场上的不仅有两支英勇的革命部队――八路军和新四军,还有大量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以笔为武器投入到了战争洪流之中,创作出了反映这一伟大战争的大量文艺作品。晓河就是在民族危亡时刻,化笔杆作枪杆,用歌词作子弹,用歌曲抒发我军战斗精神,用旋律沸腾民众救亡热血,热情讴歌火热的战争生活和无畏担当的英勇将士的音乐家之一。晓河原名何同鉴,1918年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一个清贫家庭。1939年春,他满怀报国之心来到罗炳辉所率领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被分配在抗敌剧团从事文艺宣传工作,次年2月参加新四军,从此开始了他以音乐为抗日武器的斗争生涯。他深入前线部队,为兵写歌,教兵唱歌,把笔杆子当作枪杆子,用文艺作品热情为兵服务。

  几十年来,晓河创作了几百首歌曲,在英雄题材的队列歌曲中,较为耀眼的还数《罗炳辉射击手》。在这首歌曲中,融合了晓河歌曲创作的主要特点,用晓河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歌曲创作始终以青年为主要对象,战士是武装起来的青年,广大群众音乐生活中最活跃的是青年。在创作中自然而然首先想到了青年们的需要。”

  女:英雄揭竿而起,率天下群豪,征战大地男:天运流转,气数使然赤旗插遍天下十六洲,纵横无敌,谁与争锋

  男:这就是十七连的全体战士!女:十七连给我们带来的自选歌曲是《一二三四歌》

  男:全连122名战士分别来自电子商务、国际商务、项目管理、网络工程四个专业。

  女:今天他们站在舞台上就是用心发誓,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嘱托和希望,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学期。

  男:下面上场的是十连的全体官兵,他们由新闻法律和旅游管理的学员组成,他们在训练场上用心灵追逐,挥汗在万里无云的碧空下;他们用心中无限的热情谱写了一首军旅赞歌,他们坚信: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女:在短短的几天训练中,十连上下齐心,将严以律己的军人风采与积极活泼的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共同营造了团结和谐的氛围。他们的口号是塑军人风采,展人文精神。

  男:来自空军工程大学的全体教官,在训练过程中严厉又不乏亲切,严肃又不乏幽默

  男:现在上场的四营13连是一支团结向上的队伍,他们刻苦训练,高喊口号!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女:他们因身着军装而自豪,用饱满的热情,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声音来回报领导的关怀!

  男:烈日骄阳晒不倒他们,风雨再大也吓不倒他们,他们不是钢铁,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女:他们把如火的青春燃烧在训练场上,他们把年轻的汗水挥洒在成长的跑道上。

  女: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只有成行成排的树木才能铸造绿色长城,:只有千帆竟发才有大海的壮阔

  男:都说你的信念不会变,都说你的旗帜不褪色,都说你的苦乐不曾忘,都说你的歌声永不落。

  男;这说的就是三营五连的战士们,在日常的训练中,她们怀着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霸气苦练扎实的基本功,严格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她们积极的配合指导员并热心参与学生训练中的各项活动,成绩卓著。

  男:我们唱起来,白鹿塬的每一寸土地都会引亢高歌,骄傲与自豪让我们同这一片土地一样铿锵有力。

  女:歌声穿越万水千山,飘荡在祖国大地的母亲,告诉祖国母亲,我们是多么优秀的一代。

  男:下面出场的是七连,他们是一支坚强而又勇敢的队伍,他们的自选歌曲是《爱我中华》

  男:我们的战士,告别了家乡,离开了母亲温暖的怀抱,投身到绿色军营,肩负起了保卫祖国的重任;

  女:陶醉于你金戈铁马的浩荡之势,接纳了你雷霆般的精神,滚滚而来,呼啸而去。

  男:有一句老话:好戏总是在后头。那最后出场的这支队伍,他们是五营十九连的战士们。在几天的训练中,他们顶烈日,斗酷暑,冒风雨,逐渐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

  女:在教官的严格但不乏耐心的指导下,同学们在队列操练和组织纪律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男:天运流转,气数使然赤旗插遍天下十六洲,纵横无敌,谁与争锋女:这,就是这支铁血军魂所铸就的钢铁长城——中国人民

  男:全连122名战士分别来自电子商务、国际商务、项目管理、网络工程四个专业。

  女:今天他们站在舞台上就是用心发誓,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嘱托和希望,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学期。

  男:下面上场的是十连的全体官兵,他们由新闻法律和旅游管理的学员组成,他们在训练场上用心灵追逐,挥汗在万里无云的碧空下;他们用心中无限的热情谱写了一首军旅赞歌,他们坚信:“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女:在短短的几天训练中,十连上下齐心,将“严以律己”的军人风采与“积极活泼”的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共同营造了“团结和谐”的氛围。他们的口号是“塑军人风采,展人文精神”。

  男:来自空军工程大学的全体教官,在训练过程中严厉又不乏亲切,严肃又不乏幽默

  男:现在上场的四营13连是一支团结向上的队伍,他们刻苦训练,高喊口号!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女:他们因身着军装而自豪,用饱满的热情,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声音来回报领导的关怀!

  男:烈日骄阳晒不倒他们,风雨再大也吓不倒他们,他们不是钢铁,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女:他们把如火的青春燃烧在训练场上,他们把年轻的汗水挥洒在成长的跑道上。

  女: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只有成行成排的树木才能铸造绿色长城,:只有千帆竟发才有大海的壮阔

  男:都说你的信念不会变,都说你的旗帜不褪色,都说你的苦乐不曾忘,都说你的歌声永不落。

  女:四营十五连的战士们时刻铭记“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

  男;这说的就是三营五连的战士们,在日常的训练中,她们怀着“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霸气”苦练扎实的基本功,严格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她们积极的配合指导员并热心参与学生训练中的各项活动,成绩卓著。

  男:我们唱起来,白鹿塬的每一寸土地都会引亢高歌,骄傲与自豪让我们同这一片土地一样铿锵有力。

  女:歌声穿越万水千山,飘荡在祖国大地的母亲,告诉祖国母亲,我们是多么优秀的一代。

  男:下面出场的是七连,他们是一支坚强而又勇敢的队伍,他们的自选歌曲是《爱我中华》

  男:我们的战士,告别了家乡,离开了母亲温暖的怀抱,投身到绿色军营,肩负起了保卫祖国的重任;

  女:陶醉于你金戈铁马的浩荡之势,接纳了你雷霆般的精神,滚滚而来,呼啸而去。

  男:有一句老话:好戏总是在后头。那最后出场的这支队伍,他们是五营十九连的战士们。在几天的训练中,他们顶烈日,斗酷暑,冒风雨,逐渐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

  女:在教官的严格但不乏耐心的指导下,同学们在队列操练和组织纪律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女:〈4倒功〉:下面有请我们亲爱的教官为我们演个节目,好不…… 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请教官为我们献上武术表演《倒功》。

  女:〈6绿色的帐房〉:军营给我骏马的镖悍,军营给我雄鹰的勇敢,绿色的帐房神圣的家园。下面请三连的吴芷静等带来的由蒙古族歌曲改编的舞蹈〈绿色的帐房〉。

  女:《8竹林深处》:傣历新年,傣家人欢歌乐舞,泼水祈求驱邪。如今不为驱邪,但借其祈福之意为教官和同学们献上最真挚的祝福。听,竹林深处葫芦丝声声传来;看,竹楼隐现,傣家女盛装出行。有请三连为我们带来《竹林深处》。

  男:《9如此军训》:军训至此已有一个多星期了,训练场上我们流血流汉,忍耐着苦和累一丝不苟地重复着每一个动作,不有半点马虎,但我们的思想没有被束缚,我们的大脑仍在自由地想象,请看这样一群人的《如此军训》。

  男:《11军中姐妹》:“万绿丛中一点红”,刚强的军人队伍中蕴藏着一股温柔美,那就是我们的共和国女兵,训练场上,她们与男兵接受着同样残酷的考验,训练场下她们就是相亲相爱的姐妹,《军中姐妹》让我们感受女兵的坚强与温柔。

  女:《12双截棍》:三连的孙黎明等为大家献上精彩的双截棍表演,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掌声有请。

  男:《13双簧二娃锻炼》:训练场上教官是严肃无情的,晚会的舞台上教官可是多才多艺的,有请教官为我们带来,双簧二娃锻炼。

  女:《14古典二重奏》:《渔舟唱晚》的渔火,〈彝族舞曲〉的火把,〈战台风〉与〈十面埋伏〉的气魄和〈梁祝〉的凄美爱情,为我们勾画出古典艺术的经典与浪漫,下面请一连的石琳、王卓为我们带来〈古典二重奏〉。

  男:〈15WE ARE THE FUTHER 〉:绿色的军营中,我们的舞姿点燃大家的热情;忙碌的训练中,我们的动感燃烧每个人的心灵。两天的短暂排练让他们用舞动的身体向我们展示青春的热情,一连赵冉等带来的街舞〈WE ARE THE FUTHER〉。

  女:〈16回家〉:掌声有请二连模特表演专业的陆瑶,为大家带来歌曲〈回家〉。

  男:〈17HIGH DAUTER〉本部的模特与廊坊校区李思楠为带来的激情热舞,掌声有请。

  开国大典,广场。一支特殊的队伍手持管乐器,整齐地列队在国旗杆下,在主席亲手按下电钮升国旗的历史性的一瞬间,向全世界奏响了激荡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用雄壮的乐曲将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送上广场上空。

  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万众瞩目。一位29岁的年轻人手持一根顶端系着红缨络的指挥棒,和联合军乐队200名成员一起面朝城楼,一上一下,昂扬顿挫。红缨络跟着音乐的节奏飘飞。他就是担任开国大典联合军乐队总指挥的时任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罗浪,指挥着新中国的第一支军乐团队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因此,他被誉为“新中国军乐指挥第一人”。

  “身材并不高大,只有一米六几,且极瘦,但腰板挺得特直,一眼望去便是军人气质。”罗浪的女儿罗静指着照片这样描述父亲的形象。

  1947年10月,在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清风店战役中,晋察冀军区野战兵团歼灭了第三军主力,并意外缴获了原第三军军乐队和一大批洋鼓、洋号、长笛、黑管等稀有的战利品。司令员立即决定成立我军第一支军乐队,并任命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音乐队队长罗浪为军乐队筹备组组长。

  接到任务后,罗浪和战友单洪顺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将被俘的原第三军军乐队的成员与抗敌剧社音乐队原有的10余人组织起来,在保定的安国县成立了华北军区军乐队,罗浪任乐队队长,王建忠任副队长,陈赓为指导员。石家庄解放后,军乐队住进了南兵营。在此期间,军乐队又从石家庄新成立的军校中,招收了40余名有音乐感、能够吹奏的人,使乐队的队伍壮大到80余人。

  1949年8月,罗浪接到上级通知,由他负责组建一支200多人的联合军乐队,其任务是迎接新中国的成立。至于何时演奏、何时开始集中训练都不得而知,军人有条纪律就是不该问的不能问。接到命令后,罗浪立即联合了20名兵团各部队的军乐队成员,并收编了北平警察局军乐队20多人,终于组成了200多人的联合军乐队。

  联合军乐队组建完成后,有关领导说这次受领的任务是开国大典的阅兵式,并告诉他不要再往下面传达,暂时保密。当时对在开国大典上用什么乐曲曾有两种意见:一是主张参照欧美的模式,二是照搬苏联。罗浪提出了第三种意见,即是否可以用我们自己的革命歌曲改编后用于大典。上报中央后,批了9个字:“以我为主,以我国为主”。

  这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出于保密的需要,罗浪并没有立即得到要在开国大典上演奏代国歌的通知。两天后,罗浪接到迟来的电话后,得知大典上国旗升起时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取代一直排练的其他曲目。经过反复计算,罗浪决定,配合国旗上升的时间,对《义勇军进行曲》进行适当改编,并连奏3遍。于是,他赶紧执笔确定管乐曲,让所有队员抄写分谱,组织排练。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加班加点练习,力求精益求精。

  10月1日14时,联合军乐队进入。罗浪在晚年还记得,那天的很漂亮,城楼装饰一新,挂上灯笼,插上红旗,喜气洋洋。军乐队就站在广场的旗杆下北面,横队20米,纵队10米,罗浪的位置正对着城楼的正中心。

  当天,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一结束,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即乘车出东门,来到城楼的北面;下车后,便沿着百级台阶,登上了城楼。14时55分,的前脚刚刚踏上城楼最后一个台阶的刹那间,军乐队立即高奏起《东方红》乐曲。随即响起《东方红》的乐曲和广播员的广播声。

  当时,是从西侧登上城楼的,而军乐队是站在城楼上的东侧,根本看不见登上城楼的情形。原来是负责组织这项活动的张致祥和军乐队总指挥罗浪“巧妙”安排的:张致祥和罗浪约好,由张致祥事先站在城楼西侧一眼就能看到登上城楼的地方,他见的前脚一踏上城楼立刻晃动手中的小红绸子;罗浪一见小红绸子晃动,立即指挥军乐队奏起《东方红》乐曲。

  15时,大典司仪林伯渠宣布庆典开始。当时的气氛既热烈又紧张,司仪宣布“升国旗”、“鸣礼炮”后,却忘了宣布“奏国歌”。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庄严宣告话音刚落,罗浪就准备指挥军乐队演奏国歌,这时却未听到司仪命令,罗浪按预定的程序,果断地指挥军乐队奏起了雄壮的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广场上顿时欢声雷动。这乐曲第一次回响在广场时,罗浪和他的战友们一样,眼睛湿润了。

  司仪紧接着宣布阅兵式开始,军乐队奏响了雄壮的《中国人民进行曲》。步兵、骑兵、炮兵和坦克兵等方队依次通过广场,共和国年轻的空军也首次驾机掠过广场的上空……阅兵式过程中,罗浪指挥军乐队还分别演奏起《骑兵进行曲》《军政大学校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等曲目。

  为了突出鼓音的“统领”作用,罗浪把大鼓、小鼓都放在方队第一排。这样,不仅排面整齐多了,而且鼓音也突出,便于徒步方队的官兵踏着鼓点前进。这种队形,后来被一直保留下来,并为历届国庆阅兵的军乐队所采用。开国大典这一天,这支年轻的军乐团用大部分从敌人手中缴获的乐器,演奏了充满民族色彩的乐曲,他们连续站立演奏了近6个小时,直到群众结束。

  当年,伴着的庄严宣告,29岁的罗浪沉着地指挥200名队员奏响了雄浑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那是他一生难忘的光荣时刻。60年后,89岁的罗浪坐着轮椅来到了2009年国庆阅兵典礼的排练现场。军乐团原团长于海接受采访时说:“没想到,有一天罗浪自己来到排练场,看到我们军乐团演奏他非常激动。我试着邀请他能不能指挥演奏《国歌》?他欣然答应,指挥乐团演奏。当《国歌》的旋律响起时,现场的工作人员和演奏员们非常激动,不少人都流泪了。”于海回忆,老人的腿有些不利索,背部仍挺得笔直,音乐一响,他整个人都兴奋起来,打起手势,满身是劲儿。

  60年后再次如愿挥响这旋律,老人激动难抑:“每一个音节、每一次变调、每一组和声,都已深深镌刻在我的灵魂里,成为我的生命之歌。国庆50周年时,我来阅兵村指挥过。当时,我就有个愿望,10年后还要再来指挥一次。开国大典,是我一生中最光荣、最难忘的一刻。而今天,我的心情同样无比激动。开国大典时,军乐团连乐器都是缴获的,有美国的、德国的、日本的。你看,现在我们的国产乐器都那么漂亮了!”

  解放后,罗浪先后5次回家乡福建德化。1953年,是第一次;1993年,已经73岁的他回家乡时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回家,路太远了,坐车实在辛苦,人年纪大了扛不住啊!”

  晚年,罗浪一直担任北京德化乡亲联谊会荣誉会长。他的弟弟罗杰回忆道,家乡德化的一切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哥哥罗浪,哥哥每年都给家乡小学寄赠图书,还曾连年寄钱让家乡学校添置图书,为师生讲课、题写对青少年的希望,资助贫困学生。

  1920年7月,罗浪出生于德化雷峰潘祠村盖云岐。他的故乡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主峰群之一、“三山耸秀”海拔1713米的小戴云峰东南。罗浪曾回忆:“我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教书的,是村塾教师,诗书传家。”

  1938年秋,罗浪奔赴延安,进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后考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受到冼星海、吕骥、向隅、李焕之等音乐家指导。“冼星海对我很好,经常把我叫到他家那个小窑洞里去,教我拉手风琴、吹口琴等等。我学什么,他就给我个别指导。指挥和作曲我就是跟冼星海学的,他是个好老师。”据罗浪生前回忆:“冼星海写的《黄河大合唱》在1939年5月首次公演的时候,当时乐队的乐器只有3把小提琴算是西洋乐器,其余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口琴,还有一把用汽油桶自制的低音琴,打击乐只有鼓。那个时候,延安能有的乐器就是这些,真的是很简陋。现在一些影视剧里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的演出,乐队里圆号、单簧管都出现了,延安那时哪里有那些西洋乐器?太不真实。冼星海是到法国留学,学习的作曲与指挥,他能从当时的这点乐器出发,为大合唱编配出那么有气势的乐曲,实在是很了不起。我参加了这个不规范的小乐队,从排练到演出都经历了。演出时,我吹口琴、打鼓。”

  1939年6月,中央决定由鲁艺、陕北公学、青年训练班等联合成立华北联合大学,要开赴敌后。于是,罗浪在鲁艺学习了不到一年,就随华北联大、抗大和部队的一些同志离开延安,开往敌后晋察冀根据地。

  1939年9月,华北联合大学在晋察冀根据地开学,罗浪在文艺学院音乐系学习。“我们把延安的文艺作品带到了晋察冀,《保卫黄河》的歌曲很快在全根据地传唱起来。但没有学习多久,到冬天我就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参加了一分区的战线剧社,任音乐教员和指挥。那时哪里需要,调你去,你就要去。”

  之后,随革命队伍一路辗转,罗浪奉命组建晋察冀抗敌剧社音乐队。罗浪自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创作的歌曲、大合唱及歌剧歌曲等累计200余首。

  1948年,罗浪奉命组建华北军区军乐队,任队长兼指挥。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迎来了共和国的第一个生日。500名演奏员在广场上站立演奏了好几个小时之后,在总指挥晨耕的指挥下,迈着整齐的步伐,奏着激扬的《中国人民进行曲》,最后通过广场,接受主席检阅。望着一排排朝气蓬勃的军乐战士,高兴地频频挥手,高呼:“人民万岁!军乐队万岁!”随后,他转过身来对说:“这么大,我们国家这么大,要有一支千人军乐团嘛!”

  1951年,有关部门根据主席的指示,派罗浪和王建中等人筹建一个千人乐团。1952年乐器全部到齐,同年7月10日,以晋察冀军区乐团为基础,扩编为1000人的作为国家司礼部队的大型军乐团――中国人民军乐团正式宣告成立,罗浪担任团长兼总指挥。这支特殊的部队,从此在新中国所有重大的庆典、阅兵和外事司礼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罗浪回忆,为了在国庆两周年时实现目标,全军上下抽调精兵强将,一批批稍有艺术功底的青年学生、部队司号员等各路人才被吸纳进来,在专家的指导下接受强化训练。

  当年,经费解决后,乐团人才的问题让罗浪想到了上海,想到了黄贻钧等专家。原来,1949年上海解放后,各行各业均有许多军代表进驻,当时前往上海交响乐团接收管理的军代表就有罗浪。“罗浪进上交后,很是尊重黄贻钧、韩中杰等团内音乐家,也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团内所有演职人员,从不以军代表和副主任的高傲面孔出现。”上海交响乐团老一辈宣传人员靳益延说,罗浪在上交虽然时间不长,但工作认真,办事公允,获得了团里好评。“他赶到上海,与黄贻钧等商量在上海创办‘军乐训练班’。黄贻钧等对此当然非常支持,很乐意在训练班上授课,为国家培养军乐团急需的管乐人才,还向初创时期的军乐团赠送了一批团里旧有的管乐乐谱。”

  罗浪请到了黄贻钧、秦鹏章、韩中杰、夏之秋等专家为训练班学员上乐理课,教他们学小号、圆号、长号、长笛、钢琴、打击乐器,造就了军乐团一批中坚力量,“圆号演奏家和教育家孙大方,后来担任军乐团指挥的吕蜀中,都曾是上海军乐训练班的学员”。

  新中国成立后,罗浪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第一所军乐学校校长,军乐团团长,中国广播乐团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军教制片室主任等,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2002年,荣获中国音乐最高荣誉奖“金钟奖”。

  作为新中国军乐演奏的里程碑式人物,罗浪一生关注着中国军乐和管乐演奏的发展,是中国人民军乐团的第一任团长、中国音协管乐学会名誉主席。他对军乐演奏的一些建议和方法也一直沿用至今,受到军乐和管乐界的尊敬。指挥家于海说:“他是我的偶像,也是很多军乐人、管乐人心中的大树。”

  2015年7月11日6时35分,已经超过罗浪平日起床时间35分钟,这位95岁高龄的老人头一次违背了自己严苛的作息规定,并且再也不会醒来――原因是心肌梗塞,伴随身体多个器官衰竭。

  7月17日上午9时,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低沉肃穆的《哀乐》缓缓奏起,数百位亲朋好友和军乐界代表在作曲家、指挥家罗浪自己改编的这首《哀乐》声中,向这位新中国军乐奠基人做最后的告别。

  告别大厅正面大屏幕播放着一张张罗浪生前的照片,罗浪静卧在花丛中,一张罗浪在开国大典指挥军乐团演奏《国歌》的照片特别醒目,也把很多人带回罗浪的军乐生涯。

  据罗浪生前介绍,《哀乐》源自流传于华北地区的一支民间唢呐曲,他与张非、徐曙于1945年在晋察冀根据地采得。在抗战期间的晋察冀根据地,追悼阵亡将士曾用过四支曲子:苏联的《光荣牺牲》;一支为《献曲》,国籍不详;一支《追悼烈士之歌》;还有罗浪与魏巍合作谱写的组歌《五壮士之歌》。罗浪嫌上述四曲“洋”味浓,缺乏民族情感,决定用有中国韵味的追悼乐曲,便执笔将采得的旋律进行改编,谱成乐队谱。这年9月,晋察冀军区在张家口东山坡举行纪念抗战胜利大会,同时祭奠抗战死难烈士,罗浪执笔改编自流传于华北地区的一支唢呐曲就为哀乐,并指挥乐队在祭奠仪式上演奏。

  1949年9月30日下午5时,新中国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闭幕,随后在前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其时的前尚为一片芜杂的小松林,当神情肃穆地走过林中小径持锨为纪念碑基石落下第一锨黄土时,由40余人组成的军乐队吹奏出《哀乐》深沉凝重的第一个音符。这是《哀乐》首次在国家典礼仪式上被采用,自此一直沿用至今。

  开国大典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向全国转播大典实况,但《哀乐》却未能完整发送。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讣告之前,首次完整地将《哀乐》播放全国。那天罗浪回祖籍福建探亲,途经福州,突然从广播里听到这再熟悉不过的旋律,心头泛起一种难以言表的触动。

  九月来临,我们的军训也开始了。以前军训过的我们,已经知道烈日下的艰苦,而军训中传递的精神将在进一步体会。

  军训虽然要求严格,但让我们更加有组织,有纪律。我们都知道军人要严格遵守规则,严格服从命令。对于已经有些懒散的我们,训练的方式让我们很累,很辛苦,但“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方式让我们更加有纪律,看起来“整齐划一”的连队更加帅气。只要在队列中,任何的动作都要打报告,这使得穿着军装的我们更加符合我们军训学员的身份。这些小细节更能显示军人的严格要求,也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有一丝不苟。

  军训虽然让身体不适,但让我们更加吃苦耐劳,更加坚持。站军姿是军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我们要保持军姿状态几分钟,就是一个考验意志的事。无论是哪一个动作,都会根据要求努力做好,坚持保持下去。克服着烈日,克服着细雨,克服着身体的不适,坚持着,努力着,尽自己最大能力做好着。有时候我们不是成功不了,而是我们缺乏坚持下的毅力。所以,咬一咬牙坚持下去,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做一个不轻易放弃的人。

  不知为什么,近日里,我嘴里哼唱的不再是那些所谓的流行歌曲,而是这首《军中绿花》了。每次哼起这首歌,我总会想起已经结束的军训生活,那十天中的点点滴滴都已深深印入我的脑海,成为我永久的回忆。

  刚踏入军营的那一刻,一种兴奋感与崇拜感油然而生,信心十足的我们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军训的锤炼。但是才几日,军训生活就让我们这一群在城市里衣食无忧的孩子们尝尽了苦头。几天下来,训练场、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单调军营生活和军营中单调的橄榄绿,使我们初来乍到时的那种兴奋感荡然无存。在这里,连愤怒和思念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剩下的除了疲惫,还是疲惫。也正是因为如此,少了飞扬跋扈的我们竟多了几分质朴。

  记得那是军训第五天的傍晚,我们已经在骄阳似火的训练场上炙烤了一整天了,教官见我们个个都无精打采的,便问了一句:“累不累?”“累!”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抬头瞧了瞧,太阳已经被山遮住了一大半,余晖马上就要散尽,而此时我们的衣衫已不知被汗水浸透过几次了,我们正在疲惫与饥饿中煎熬。“你们这还叫累啊,我们训练到这个时候还得跑个5公里呢。”教官严肃地说道,全班人都为之一震,没有人再出声。我们拭去头上的汗水,继续当日的训练。

  晚饭后的科目比较轻松――唱军歌。每日都是《团结就是力量》和《精忠报国》这两首曲目,大家唱得有气无力的,于是,教官就把一首《军中绿花》教给了我们。“寒风飘飘落叶,军队是一朵绿花,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呀,不要想妈妈……”这首略带伤感的歌曲更勾起了我们对家的思念,再看看教官,脸上那严厉的神色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眼神中似乎也透露出一丝对家乡、对亲人的挂念。

  那天晚上,我们得知教官当年曾多次在训练中受伤,还摔断过双腿AG旗舰厅。教官还提到他因部队工作太忙,至少已两年没有回过家,两年没有看望过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父母了。

  此时,我们才深深体会到,在绿色的军营中只有命令、服从与纪律,思念只能埋在心底的最深处,等身边无人时再默默想念。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军人:默默地承受着思念的痛苦,默默地保卫着脚下的国土与祖国的人民。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人筑起了共和国的钢铁长城,发扬着共和国军队的军威。

  时光太匆匆,匆匆的军车又匆匆地把我们带出了军营,但是我的心却留在了那块圣地上:绿色的热土、绿色的军装、绿色的情怀。这一切所铸就的这枝军营之花时时盛开,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嗅到它散发出来的芳香。

  塞外古城,有一支战争年代屡立战功、和平时期功勋卓著的连队,它就是某大功团“文化二连”。 几十年来,二连始终坚持开展“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的文化活动,举办了1200余次官兵同乐会,先后创作演出了2600多个节目。其中,320个节目被省、市和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播,200多个节目在省、军级以上比赛中获奖,5次进京为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汇报演出。连队代表曾先后受到、、同志的亲切接见,、、三位元帅视察过该连。1983年,连队被军区授予“文化工作先进连”荣誉称号,2002年被授予“基层全面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7次、三等功15次。

  连队紧跟党的理论创新发展,用文艺形式传播党的声音。 二连形象宣传党的理论,是从上世纪50年代点着油灯学《选集》、编红色节目开始的。当时,由于官兵文化程度不高,学理论有困难,连队组织文艺骨干把主要内容编成说唱节目,演给大家看,唱给大家听,把小舞台变成了大课堂,“三句半”讲清了大道理,受到战士们的欢迎。

  尝到甜头后,他们更加自觉地把文艺演唱作为传播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成立了由党支部领导、团支部主办的业余演唱组。在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后,他们配合党的创新理论和创新实践,自编自演了32个歌曲、舞蹈、曲艺小品,举办了《军心向党》、《旗帜、道路、方向》、《信念与使命》等主题文艺晚会,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连队官兵立身做人的“魂”,推动连队全面建设的“纲”。党的闭幕后,他们围绕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及时举办了“五湖四海新鲜事,南腔北调话变迁”演唱活动,创作出《党旗告诉我》等一批节目。许多首长称赞官兵理论素质好,政治觉悟高,很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连队有一批形象宣传党的理论的“辅导员”。

  连队业余演唱的立身之本,在于“兵味”浓厚,围绕提高战斗力来展开。他们坚持党支部每次议训有文化促训内容,部署训练有文化工作安排,做到部队训练什么科目,节目就配合什么内容,把演唱活动贯穿于训练全过程。

  配合职能教育,激发官兵练兵精武热情。为了帮助战士懂得“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他们教会大家唱响《祖国需要我》、《战士的心愿》等歌曲,并编演了《居安思危练精兵》等节目,强化官兵练兵精武意识。几十年来,他们着眼调动练兵积极性,编排了《我拉我的枪栓》、《贴心的指导员》、《标兵颂》、《二连组歌》等,传唱至今。

  配合科技大练兵,提高训练效果。1999年3月,部队开展“争当军事技能强手、技术革新能手、以劣胜优高手”的“新三手”活动,不少官兵认为标准高不可攀,无从下手。他们创作了山东快书《夜训之光》、锣鼓快板《土洋协奏曲》等节目,给大家树立科技练兵榜样。在“新三手”活动中,连队共研制出冲锋枪夜间射击瞄准仪等40多项技术革新和战法训法成果。

  配合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激励官兵不怕苦累、顽强拼搏。1998年1月,张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二连奉命执行救灾任务。当时风雪交加,余震不断,官兵每天奋战十七八个小时。他们安排演唱骨干编排了《为了谁》、《重建家园》、《党的恩情比海深》等10多个节目,在抗震部队和灾区巡回演出。2008年,二连受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我的跑道”表演任务后,官兵们以精湛的表演为世界人民献上了一道“艺术盛宴”。参演官兵38人立功受奖,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青年官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连党支部把带有规律性的现实思想问题作为创作演出的重要题材,做到如何立身做人,舞台有榜样;如何解生活难题,节目里找答案。

  面对挫折困难,唱响“军营男子汉”。他们在连队开展“讲英雄故事、唱英雄歌曲、做英雄传人”活动,把《连史》、《连队故事集》中官兵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事例改编成相声、小品、歌曲等进行演出,弘扬“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精神。

  “红色歌谣万万千,一人唱过万人传。”翻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产生的军歌,至今仍在传唱和编印成册的有近千首。比如井冈山根据地的《送郎当红军》、《当兵就要当红军》、《保卫革命根据地战斗曲》、《上前线去》等,鄂豫皖根据地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等,陕北根据地的《哥哥扛钢枪》、《打南沟岔》、《刘志丹》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心重新“聆听”一份珍藏在档案馆的特殊军歌: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军区政治部编印的《红军歌曲》(图1)。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赣苏维埃区域)是大革命失败后,由、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人于1928年7月发动平江起义后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创建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几块较大根据地之一。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横跨湘东北、鄂东南、赣西北的边界地区,包括湖南的平江、浏阳及湘阴、岳阳、临湘、长沙一部分;湖北的阳新、通山、大冶、通城、崇阳及蒲圻、咸宁、鄂城一部分;江西的修水、铜鼓、万载、武宁、宜丰及瑞昌、宜春、奉新、高安、靖安、德安、萍乡一部分;一段时间还曾伸展到湖南的醴陵,湖北的嘉鱼和江西的上高、安义、永修、星子、九江、分宜、清江等部分地区。1928年11月,湘鄂赣特委成立军事委员会,领导边区地方红军。1929年4月改设军事部。9月,又改军事部为军事委员会。1930年8月,军事委员会撤销。1931年10月,成立湘鄂赣苏维埃军事部。1932年4月,根据苏区中央局指示,成立湘鄂赣军区,统一指挥全省武装部队。省军区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总务部等机构,首任司令员孔荷龙,政治委员黄志竟,全区划分为南、东、北3个指挥部和独立第一、二、三师。

  事实上,自1927年建军以后,红军就一直处在的“围剿”之中,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自然也不例外,军第十五、第十八、第五十四师和新编第三十一、新编第三十二、新编第十师不断地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湘鄂赣根据地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革命环境异常艰苦。然而为了宣传中国关于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反动派,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政治纲领,宣传红军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鼓舞士气,教育部队,争取群众和瓦解敌军,湘鄂赣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根据地革命歌曲的创作与传唱工作,坚持把创作与传唱红色歌曲作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工具。湘鄂赣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唱着红军歌曲,积极参加土地革命,参加红军,消灭反动势力,发展生产,保卫革命成果,粉碎了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从胜利走向胜利。

  金戈铁马的碰撞,血花飞溅的战场,大声喊呐的冲锋陷阵,排山倒海的杀敌之声,是何等壮丽的“音乐”。

  革命是愉快的事业,被压迫者团结一致啊,只有同歌共调悲壮激昂的歌舞起来,兴奋我们的阶级热情,紧张我们的阵容,以与阶级敌人作殊死战。胜利的呼声,四面叫喊,我们只有欢腾鼓舞地大家歌唱起来,红军歌曲已应运出世了,我们应唱出英勇壮烈的歌声―红军歌声。

  我们要唱出有拍节,有高低,有强弱,有乐理的歌曲―红军歌曲。同时并附有初浅的唱歌须知,以使同志们互相来研究歌曲,走上同气同声同歌共调的有拍有节英勇壮烈的乐谱里去,是为序。

  这是1932年6月30日一鸣同志于仙源为《红军歌曲》书写的序言(图2)。简单精练的语言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慷慨激昂,将湘鄂赣根据地英勇壮烈的革命变成了彪炳千秋的艺术,将悲壮激昂的斗争转成了雄浑壮美的音符。除序言之外,该歌曲集还有封面、目录(图3)、唱歌须知(图4、图5)、歌曲内容等共五个部分,共收录了23首歌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作品:一是部队经常唱,原则性、教育性较强的作品。如《国际歌》、《红军纪律歌》、《红军歌》(图6)等。《国际歌》是非常庄重的,只有开党的大会前才唱;新参加红军的战士,首先就要学唱《红军纪律歌》。二是动员鼓舞工农兵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作品。如《打倒帝国主义歌》、《武装保护苏联》、《打倒反革命派歌》、《拥护苏维埃》、《巩固苏维埃》、《争取革命战争胜利歌》、《庆祝红军胜利歌》、

  《革命主力军》、《红军进行曲》等。三是地方群众团体演唱的作品。如《少共国际歌》、《工农歌》、《工农兵联合歌》、《伏尔加船夫曲》等。四是涉及红军生活,配合部队训练教学的作品。红军生活不但是战斗化的,而且是音乐化的。红军的各项任务及全部生活,几乎都可以用音乐来表达。红军所在的地方,时时处处都有歌声,使人感到乐观、愉快。人们从歌声中获得精神力量,对革命充满胜利信心。如《红军行军歌》、《出操》(图7)、《收操》、《上课》、《下课》、《吃饭歌》等。

  虽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部分红军歌曲是直接根据民歌、山歌和其它曲调的旋律填词改编而成的,这不免显得有些粗糙、单薄,甚至幼稚,称不上是精美之作,但这些反映红军斗争生活的革命歌曲却在湘鄂赣根据地,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产生了广泛影响。就其本身来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它们成功地汲取了民族民间歌曲的营养,植根于血与火的战争生活,使革命的内容同群众熟悉的歌曲形式统一起来,因而在广大群众心理深深地扎下了根,在当时部队和湘鄂赣苏区工农群众中发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作用,至今仍能唤起人们对当年英雄业绩的怀念与向往。比如《红军纪律歌》(图8)、《打倒帝国主义歌》、《庆祝红军胜利歌》等。在注重从民族民间歌曲汲取营养的同时,这些歌曲还注意向国统区进步人士创作的优秀作品以及苏联等国家的进步文艺借鉴。比如《国际歌》、《工农兵联合歌》、《伏尔加船夫曲》等。

  优美动听的旋律如林间小溪潺潺流淌,大气和美的歌词似春风细雨滋润心田。歌曲《决不负约》是二炮词作者予子谱写的一首主旋律基调的新歌。这首歌虽然是一个描写“爱”的作品,但它不像一般通俗歌曲那样仅仅停留在男女之爱上,而是宣示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爱契约,宣示中华民族传统的仁爱思想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心愿和承诺。这首歌歌词立意高远,通俗晓畅,朴实自然,显示出作者深邃的洞察力和较高的艺术修养。

  予子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创作歌词完全是一种业余爱好。虽然歌词写作只有几年,但多年传统文化修养的积淀以及对部队生活的深厚情感,使他的歌词充满激情,意蕴深远。如《大漠之歌》《我们是英雄的火箭军团》等,其昂扬的精神、豪迈的情怀,只有体验了军旅生活酸甜苦辣的人才能表达得如此深切。日前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剧《石破天惊》主题曲《热血男儿》的歌词,就是由他创作的。“你有山一样的坚定,你有峰一样的忠诚、你的沟一样的深沉……”歌曲从中国传统的大山文化出发,写出了导弹工程兵扎根山沟、无私奉献的精神。作曲家肖白看到歌曲后非常激动,一把抱住予子,激动地说:“男人写的歌,写男人的歌。”

  今年二炮文工团参加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予子也亲自参与了歌曲创作。《决不负约》是他利用一个午休时间写成的。最初构思时,予子就把歌曲主题定位在表现中华民族仁爱精神上。在予子的心目中,仁爱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这种爱不是故意作为,而是如同太阳把温暖洒满人间一样,是自然的流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中华民族的仁爱精神必将会日益发扬光大,并以此推动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歌曲名定为“决不负约”,就是要表达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承诺,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真诚宣示。

  一首歌曲要在听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就要求演唱者既要有动听的嗓音,又要能充分理解歌曲的内涵,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演唱之中。为了帮助曹芙嘉充分理解作品,训练中,予子反复给她讲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讲述人民军队创业的艰难历程,讲述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新的历史使命,讲述广大官兵扎根山沟、以苦为乐、拼搏进取、献身国防事业的感人故事,让她充分感受军人对祖国与人民,对和平与友谊的热爱和向往。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99号半岛真人   电话:400-123-4567
Copyright © 2018-2023 半岛真人·(中国)APP下载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